帮你快速找医生

肾移植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8年02月23日 9927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1.肾脏移植需要什么条件?

一般地讲,凡是慢性肾功能衰竭发展到终末期,经一般保守治疗无效者均适合于做肾脏移植。近年来,选择受者原发病和年龄范围有所扩大;但在原发病选择方面,首选仍为肾小球肾炎,其次为间质性肾炎,再次为多囊肾。此外,糖尿病性肾病的移植例数也在增加,尤其是胰肾联合移植工作的开展,为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经。年龄不是选择肾移植受者的决定因素,如果能严格掌握肾移植指征,正确处理其他危险因素,完全可以提高高龄患者的长期存活率及移植效果。但是,高龄患者常常术后恢复能力差,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直接影响肾移植的存活率。曾有过肝炎、结核病和溃疡病史不必顾虑,只要在半年内这些疾病没有活动即可作肾移植。

2.如何选择换肾的时机?

我们时常会听到有些病友询问“换肾”手术什么时间最佳?根据多年临床肾移植经验表明,肾移植时机选择是有科学性的,并非越早越好,也非越晚越好。那么,如何来确定手术时机呢?我们的意见是,要从多方面因素来考虑。首先病友在接受换肾前,最好能先进行3个月左右的透析治疗,使病情相对稳定,一般情况得以改善,心理状态渐趋平衡。再则,允许在这一段时间内作术前的一些针对性治疗,使患者尽快“达标”,增加了肾移植的成功系数。其次,患者术前必须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HLA抗体,群体反应性抗体(简称PRA)是判断移植患者免疫状态常用的、最可靠的指标。要求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淋巴细胞毒性试验阴性(<10%)的条件下,才允许做肾脏移植手术。最后,若患者系第二或第三次肾移植时,原则上再次移植间隔时间应在半年到一年以上,其目的在于使体内抗体水平下降,有利于再次移植成功率的提高。

3.如何准备换肾?

是否适合进行肾移植?是否耐受肾移植手术?直接影响肾移植能否成功!应该按照医生的安排做术前的全面详细检查,确定肾移植合格和不合格者,不合格者应定期门诊看专职医师,按照医师的医嘱作针对性调理和治疗,一旦确定合格者立即注册登记,留下详细的联络地址和电话号码,随时准备入院作肾移植术。为了提高肾移植的成功率,确定肾移植合格者术前需提前服用抗排斥药物,预防排斥反应的发生,请您误必尊医嘱执行。

(1)进行充分有效的血液透析  以有效的清除过多的水分和尿毒症毒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有效地减轻尿毒症症状,使用病人恢复正常活动,这对于病人能够耐受肾移植手术和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2)应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  透析不能纠正患者贫血状态,严重的贫血可影响肾移植的准备,输血可暂时纠正贫血状态。近年来认为术前给接受移植者输全血可以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但输血也有缺点,一是同时输入毒性抗体,二是感染肝炎、梅毒和爱滋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加。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应用于临床,可较好地纠正贫血,使移植前输血的患者大大减少。

(3)肾移植配型  群体反应性抗体是判断移植患者免疫状态的常用的、最可靠的指标。患者术前必须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HLA抗体。根据检测结果判断病员的免疫状态和致敏程度。目前认为高度致敏者与临床超急性排斥关系密切。补体依赖性淋巴细胞毒性交叉配合试验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能检测出最高稀释度的抗体等特点,能很快得出结果。要求群体反应性抗体阴性,淋巴细胞毒性试验阴性(<10%)的条件下,才允许做肾脏移植手术。以上这些配型工作您的移植小组将与您讨论并决定。一般条件下,尽量选择数值最低的受者接受移植。

4.什么叫排斥反应?

当移植了他人的肾脏,这种“非已”的器官存在于受者的体内,就将受到体内以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的“攻击”。这就是医学术语所称的排斥反应。由于尿毒症病员接受的是同种异体的供肾,组织相容性差。因此,术后都有可能发生排斥反应的危险,是经常存在的。但有出现的早与晚,轻与重及发生频率之区别。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按医嘱服用抗排斥药,擅自撤减或停用或更换免疫抑制药,甚至口服假药所致。为此,奉劝移植成功肾友们,一定要尊重科学,移植成功是来之不易的,要按医嘱足量服用强效的免疫抑制剂,才能确保移植肾功能的持久、正常。

5.怎样自我观察移植肾排斥反应?

由于移植肾是来自异体的肾脏,因而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排斥反应,排斥反应都有哪些临床症状呢?下列几个方面是移植肾排斥的信号:(1)体温升高;(2)尿量减少,体重增加;(3)移植肾肿大.疼痛.压痛;(4)血肌酐.尿素氮升高;(5)血压升高;(6)不明原因的乏力,腹胀头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心动过速,情绪不稳定,烦燥等。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与医生联系.怀疑出现排斥反应,病员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大部分的排斥反应是可以防止和可逆转的。

6.什么是慢性排斥反应?

慢性排斥反应是指排斥反应发生在手术6个月以后。组织病理学改变为轻重不等的闭塞性血管炎、肾小球炎及间质性纤维化和肾小管萎缩等。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病理变化的呢?确切的机理尚不清楚。根据现有资料,下列因素与慢性排斥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术前配型不理想者;(2)肾移植后早期发生多次的急性排斥反应;(3)擅自停/减抗排斥药,导致长期免疫抑制剂用量不足;(4)长期高血压和高血脂。尤其是抗排斥药用量长期相对不足,可致使慢性排斥的病理损害已潜在的发生。一旦发生慢性排斥反应,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移植肾功能逐渐减退,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高血压和移植肾有缩小趋势。肾功能呈进行性减退,血肌酐进行性上升,少尿,甚至无尿。肾脏移植要获得长期存活,慢性排斥是一重大障碍。因此,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慢性排斥反应至关重要。对于患者来讲,定期复查和随访十分重要,便于医师能及时发现问题,观察化验数据的变化,重新审视免疫抑制剂方案是否合理,从而迅速处理慢性排斥。这样可使一部分病员移植肾功能不可逆转的恶化变为可以逆转,或将慢性排斥的病理损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使病友带肾存活时间延长。

7.换肾后如何康复?

换肾的确为尿毒症病人带来了福音。但由于接受的供肾为异体,所以终生都存在排斥反应的危险。因此要求每位换肾肾友们,学会自我观察,严格遵照医嘱足量服药和定期复查与随访是十分重要的。这对长期保持良好的移植肾功能又是十分有益的。当您接受移植术后,非常兴奋地被家人接到家中,您就脱离了医生和护士的密切而仔细的监护,一切都要靠自已照顾了。手术后的最初三个月或半年是至关重要的,是影响到你移植肾今后长期存活和整个命运的关键时刻。一方面您所服用的免疫抑制药量较大,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另外,此时免疫反应强,易发生急性排斥。近期急性排斥又往往会促成以后转为慢性排斥.影响移植肾长期存活。所以术后早期尽量避免急性排斥,对你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医院里常有一些深刻的教训。许多患者出院时移植肾的功能及全身情况都很好,但是,不能自我管理,以为手术成功了,可以向正常人一样不受约束,最后导致病情转坏,移植失败。因经济困难或其它原因在术后一年,过早停用原来起着很好作用的免疫抑制剂,常会因此引起慢性排斥,血肌酐上升,最终导致移植肾失败。定期门诊随访是使移植肾长期存活的重要保证!肾脏移植手术的成功这仅仅是安装了一个肾脏.移植肾必竟不是自体的,仍需要长期口服抗排斥药和长期随访监测。

8.如何防止肾移植后感染?

换肾后由于肾友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机体免疫水平降低,对细菌、病毒、霉菌的抵抗力较正常人为弱,可以发现,过去易感冒的病人现在很容易感冒,一旦被感染,就会出现持续不退的高热伴有被感染的器官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肺部感染是在各种感染中占首位,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为主,其次为真菌及病毒,结核也占一定的比例。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不可忽视,应该尽早就医,不可延误,耽误治疗,并应询问医师所给处方药物是否与正在服用的免疫抑制剂有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我们的原则一是要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药物防止排斥,二是保持患者有一定的抵抗力,预防感染。根据目前国内外资料统计移植术后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感染,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慢性排斥。因此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最重的并发症。

9.如何注意肾移植术后饮食?

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其饮食应是高蛋白,高热量,多种维生素,低脂肪,少盐,以易消化的软食为好,避免进食生、冷、油炸及不卫生的食物,忌服用人参、桂园、蜂乳之类,以免刺激排斥反应的发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