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带状疱疹伴发疼痛要及早治疗

2017年07月26日 11212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简称VZV)是一种DNA病毒,可引起两种截然不同的临床综合症。初次感染的患者表现为水痘,而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的VZV在机体细胞免疫状态下降时,如年老、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HIV患者,寄存于神经节中的VZV再次被激活,大量复制后进人沿神经根分布的皮区,可导致相应的皮节区局限性出疹,称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带状疱疹的典型症状为单侧发生的累及1~3个皮区的簇状水疱,沿神经分布走行。带状疱疹可伴发被侵犯区域的剧烈疼痛,通常将带状疱疹发病一个月内的疼痛称为急性期疼痛,一到三月间称为带状疱疹神经痛,而三个月以上定义为带状疱疹后遗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HZ患者中约有30%并发PHN,PHN的发病率和持续时间与年龄密切相关,60岁以上患者PHN的发病率高达50-75%,70岁以上患者中PHN病程超过1年者超过50%。71%眼部带状疱疹患者可引起眼部并发症,包括持久性的眼部损伤及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PHN也是HZ患者最具挑战性和最折磨人的并发症,是目前较严重的社会健康问题之一。其治疗相当困难,40-50%的PHN患者对各种治疗措施(抗病毒、止痛、营养神经、神经阻滞、免疫增强剂等)都缺乏敏感性。疼痛的剧烈性、持久性和治疗的困难性,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不仅造成生活模式破坏(不能工作、家庭破裂、活动受限不能参加社会活动),还引起失眠、食欲不振、焦虑不安、情绪压抑甚至有自杀倾向,这给病患本人及家属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开展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并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目前国内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较多,但关于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治疗的研究很少,许多患者对PHN治疗存在误区,甚至有些临床医生也误认为随着时间延长,带状疱疹疼痛会自行缓解,这些误解对于预防和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尤其是难治性疼痛是极大的阻碍,使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导致了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高发和难愈。


国外专家研究证实带状疱疹剧烈疼痛是产生后遗痛的先兆,早期治疗疼痛,可以预防和减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发生,同时证实阿片类等药物早期使用可以有效控制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并且可以减少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发生。但是现阶段我国带状疱疹伴发疼痛的患者少有早期进入疼痛科就诊的意识,所以在急性期未能进行有效的疼痛干预治疗,使患者并发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甚至难治性疼痛的大大增加,故疼痛科治疗不仅在PHN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其在早期干预方面的意义也不容忽视。


对于带状疱疹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并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的措施有: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激素治疗;早期使用非甾体药物、阿片类药物、抗癫痫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药物;早期神经阻滞治疗,局部用药等。阿片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多作用于中枢,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所以带状疱疹患者不仅要得到及时有效的疼痛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疼痛评估和用药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同时,如何药物治疗控制不佳,应及时进行神经阻滞及神经射频等微创治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