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不让甲状腺术后音调变低的秘诀,这位专家找到了

2018年08月21日 547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在甲状腺外科手术中,声音不是“听见”的,我用的是“看见”的方法,因为只有 “您的声音,我们看得见”才是最安全有效的术中保护声音的方法。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吴高松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吴高松教授

看过《名侦探柯南》的朋友都知道柯南有一个极其神奇的工具,就是“蝴蝶变声器”。

甲状腺因其外形酷似“蝴蝶”,常被比喻为“颈部的蝴蝶”。可是如果属于您的“蝴蝶”,因为手术原因损伤到了一个称为“喉上神经”的地方而发生了“变声”,则无疑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尤其对于那些以声音为职业的人,生活质量可能会严重下降。

由于喉上神经位置和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如何避免喉上神经外侧支的损伤一直是甲状腺外科手术中的难点和主要挑战之一。很多外科医生并不敢轻易对这一部位进行暴露。然而,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的吴高松主任指出,一台成功的甲状腺手术,只有做到“您的声音,我们看得见”,才是对声音最好的保护。

看见声音的魅力——吴教授有高招

吴高松主任是甲状腺乳腺领域的知名专家、“吴氏甲状腺切除术”的创始人。他的甲乳手术造诣极高,仅甲状腺手术量就高达年均1500余台。在甲状腺手术技巧方面,吴教授有其独道的理解:他为患者手术时一般采用显露喉上神经外支结合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的方法,使患者的“声音”拥有“双重保障”。

然而,细心的他发现目前国际上现有的几种分类方法对于喉上神经外支的分类有局限性: Cernea分类法、 Kierner分类法、 Friedman喉上神经分型、 Selvan分类法并没有完全反映出他在临床工作中实际观察到的喉上神经外支的情况。于是吴高松教授选择了240个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病例进行深入研究,按国际规范使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结合声音障碍评分用自己的方法对喉上神经再次进行识别、分类和保护,提出“吴氏喉上神经外支分类方法”。

“吴氏喉上神经分类方法”较之前的分类方法更加细致,将喉上神经外支分成了8类。相对于以前的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更贴合于临床实践。它考虑到了实际手术操作时牵拉甲状腺会导致神经解剖位置的变化,降低了手术中损伤喉上神经的风险,对于甲状腺外科医生更具的临床指导意义。

图:吴教授手绘的喉上神经外支吴氏分类方法

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得到国际认可,被刊登于近期的《世界外科学杂志》(”World Journal of Surgery”)。吴高松教授是第一位在国际上提出甲状腺喉上神经外支分类方法的中国学者。

把病人的痛苦时刻放在心上,将病人的需求作为自己的追求,吴高松教授就是这样潜心于甲状腺医疗领域中,他对您声音负责任的态度,您get到了吗?

(彭莉娜 吴高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