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语言发育迟缓

2021年06月11日 8849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言语(speech)是以语音作为代码的语言行为,语言是人类在充分的语言环境刺激作用下特有的一种高级神经活动,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人际交流方式,也是智力的综合体现。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是后天学习逐渐形成的。儿童语言首先是内化性的发育过程,再发展为联结理解接受性的语言,最后出现外显表达性的语言。
很多疾病都可表现为语言发育的落后,常见的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全面发育迟缓、发育性语言延迟三种。


1、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ticspectrumdisorders,ASD)简称孤独症,曾称为自闭症,是一组由生物遗传、社会环境等多要素相互作用下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各种情景下持续存在的社会交往障碍及重复刻板的行为方式、兴趣或活动范围狭隘。

2020年3月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更新数据为1/54。国内报道ASD的患病率为3.51‰,男女患病率2.59:1。

依据社会交往障碍、重复的刻板行为程度和功能水平,病情可划分程度有三级:需要支持(I级)、需要较多的支持(Ⅱ级)、需要极大的支持(Ⅲ级),ASD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多数预后不良,但研究发现ASD儿童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早期识别、正确干预和教育可最大程度的改善其预后。

2、全面发育迟缓(globaldevelopmentdelay,GDD)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时期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在3%左右,2013年5月DSM-5正式定义为专指5岁以下,大运动或精细运动、语言、认知、社交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能区中,存在至少2个能区未达到年龄水平相当的发育里程碑。
对全面发育迟缓也曾有不同的诊断,如智力落后(mentalretardation,MR)、智力缺陷(mentaldeficiency,MD)等,我国之前多数诊断为精神发育迟滞或智力低下(mentalretardation,MR)、脑发育不全(atelencephalia)等。5岁以下儿童仅能根据其发育里程碑相应落后于同龄儿童的时间程度判断其发育迟缓,一般不直接诊断智力障碍。婴幼儿早期的轻度发育落后并不一定将来存在持续的智力减低,一些轻度发育落后的儿童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可能进步到功能正常范围而不符合ID的诊断标准。

3、发育性语言延迟(developmentallanguagedelay,DLD)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开口延迟”即除发声表达延迟,其他方面无异常,也有称为“单纯性语言发育迟缓”;其二是特殊性语言损害(specificlanguageimpairment,SLI),指儿童的语言技能欠缺,开口说话及语言发育延迟,但无明显病因,非言语智力正常、听力正常,无情绪问题或明显神经缺陷。
国外研究报道2~3.5岁儿童语言发育落后的比例约为13.5%~17.5%。章依文等人对上海10个区的8545例0~3岁儿童语言调查报道:在24~29月龄的男女童语言发育的落后检出率分别是16.2%和15.2%,在30~35月龄时仍分别有8.3%和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