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快速找医生

易损颈动脉斑块的检测

2024年06月27日 31人阅读 返回文章列表

易损颈动脉斑块的检测

缺血性中风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斑块破裂处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栓塞引起的。

虽然管腔阻塞的程度是卒中风险的相关标志,但对易损斑块作用的认识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卒中领域开辟了新的途径。



易损性部分由斑块形态决定,而斑块形态又受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病理生理机制的影响。所有类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有较高的血栓并发症和快速进展的可能性,应被认为是易损斑块,是大多数临床事件的原因。

几个相互关联的过程可以解释易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

不同类型的易损斑块作为急性冠脉事件和心脏性猝死的潜在原因已被描述;然而,尽管有共同的机制,这种分类不能严格地分配给颈动脉斑块;解剖成像方式,如血管内超声、高分辨率MRI和多层计算机断层扫描,可以识别易损斑块的几种形态特征,但对分子和细胞机制提供很少或没有信息。



易损颈动脉斑块的评估与检测指标

1常规病理和影像学标记物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



侵蚀


溃疡

血栓

斑块内出血

钙化

纤维帽状况

脂质核心状态

斑块炎症程度

经颅多普勒微栓塞信号


2 纤维帽的厚度、脂质坏死核心的大小和斑块炎症

引起急性缺血事件的颈动脉斑块表面或下面通常有薄的纤维帽、大的脂池和巨噬细胞密集的炎症反应,这些因素会影响斑块易损性。


3生物因素与斑块易损性

在同侧大卒中、TIAs患者和无症状患者中,血栓形成、帽破裂、帽侵蚀和炎症浸润的频率存在差异,炎症过程可能涉及多种生物因素。


3.1系统因素

白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

纤维蛋白原水平

C-反应蛋白(数据有冲突)

3.2局部因素

ICAM-1和细胞因子的数据有冲突

基质金属蛋白酶

循环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

细胞因子的遗传多态性

斑块新生血管形成

剪切应力


4 .颈动脉易损斑块高分辨率MRI (核磁)

高分辨率MRI显示纤维帽破裂、脂质坏死核大小、钙化、血栓、斑块内出血和新生血管形成;

巨噬细胞、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血栓成分、血管生成和细胞因子的MR分子成像;

细胞因子、纤维蛋白、巨噬细胞酶活性、LDL代谢、细胞凋亡和葡萄糖代谢的超声和核分子成像(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尽管由于研究差异和报道不佳的组织学方法,颈动脉斑块成像研究中的病理相关性不能可靠地解释或比较,但已有新出现的数据支持高分辨率MRI的潜力。体外标本的MRI能够表征胶原帽和脂池,产生了两个特征,有助于了解斑块的易损性。MRI诊断纤维帽破裂与近期TIA病史或中风高度相关。这种破裂更可能发生在具有薄纤维帽和大脂质坏死核心的斑块中。


5 超声成像

颈动脉壁厚度的测量,以及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通过表面超声来确定。斑块的回声是由其组成决定的:低回声的异质斑块与IH和脂质有关,而高回声的同质斑块主要是纤维性的。利用8 mhz的换能器,B超可用于测量颈动脉IMT。由于超声诊断的物理原理,该测量仅在远动脉壁可靠,不能表明增厚是否归因于内膜或中膜浸润和/或肥大。血管内超声(IVUS)是一种侵入性技术,需要导管。与MRI类似,IVUS提供动脉壁的直接成像。IVUS在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最近得到了证实;与血管造影相比,IVUS成像能更准确地评估支架的尺寸、扩张程度和位置,并能检测到可能增加中风风险的严重钙化。


6 磁共振分子成像

传统的成像技术是基于解剖、生理或代谢异质性来提供图像对比度。相反,新兴的分子成像领域使用靶向和“可激活”的显像剂,利用特定的分子目标、通路或细胞过程来生成图像对比度。这种方法的基础假设是,大多数疾病过程都有一个分子基础。分子影像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旨在通过诊断影像学研究提供疾病特异性分子信息。MRI作为一种分子成像系统,其主要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探索质子密度、灌注、扩散和生化对比来提供软组织和功能信息。该特性允许在单一成像模式下进行分子信息与解剖信息的协同配准。


7 人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成像

有报道在2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中,基线颈动脉MRI扫描后使用纳米颗粒。24 ~ 48小时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炎症区域较基线图像增强。组织病理学相关性显示MRI斑块信号丢失区域有焦性铁信号。


8 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分子显像

“可激活”顺磁MRI制剂可用于直接成像体内MPO的活性。已经证明了MPO在酶溶液和模型组织样系统中的活性。有研究表明MPO活性可以预测胸痛患者的心肌梗死。


9 血栓分子影像学

纤维蛋白靶向纳米颗粒已证实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裂隙中的微血栓进行分子成像。这种分子成像方法可以评估个体患者对抗血栓治疗的反应性。


10 血管生成的分子影像学

血管新生也可能在斑块的形成和破裂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IV注射α(v)β3-整合素靶向的顺磁性纳米颗粒,通过MRI在2小时内对新生血管进行特异性检测。组织学和免疫化学证实,在喂食胆固醇的动脉粥样硬化兔中,血管增生明显。


11 其他分子成像方式:超声、光学和核医学技术

超声造影剂已被引入以提高图像分辨率和特异性,例如,单克隆抗体偶联的声学脂质体或充气磷脂微泡。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对一系列类似于MRI描述的目标进行成像。具体来说,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P-选择素、纤维蛋白和整合素均已用靶向超声探头成像光学技术为功能成像提供了一种有趣的方法。荧光探针可以在静止或“淬灭”状态下引入,等待激活(如通过酶切),此时荧光可以增加数百倍。光学技术提供了出色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但与MRI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相比,它牺牲了组织穿透能力。尽管有这些困难,仍然可以使用多光子显微镜在3D中对小结构进行成像。多个探针可以构成同一实验的一部分。例如,使用荧光标记的纤维蛋白、TF和CD41(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在体内实时成像血栓形成。利用近红外荧光剂成像已适应蛋白酶成像。经过蛋白水解酶的定点切割后,探针变得具有明亮的荧光。这项技术鉴定了载脂蛋白E缺陷小鼠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巨噬细胞相关蛋白酶组织蛋白酶B的活性。

凋亡细胞能够结合许多蛋白,如annexin v,研究人员利用放射标记的annexin A5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凋亡进行了成像。在一研究中,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接受了放射性annexin A5的治疗。在2例最近发生TIAs的患者中,在同侧颈动脉病变中检测到膜联蛋白A5核信号升高。这2例患者有组织学证实的易损斑块。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得益于显像剂,这些显像剂可以在极低浓度下检测到,在分子成像应用中提供优异的灵敏度,但与其他技术相比,空间分辨率较低。(18, 上标)F氟脱氧葡萄糖是一种葡萄糖类似物,标志着糖酵解活性。有研究者证实静脉注射后(18, 上标)F氟脱氧葡萄糖在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斑块中积累。这些发现可由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的放射自显影证实。


目前靶向斑块不稳定性的治疗

1 抗血小板治疗

2 抗凝治疗

3 他汀类药物

4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腔内治疗


5 急诊治疗在斑块稳定中的潜力

5.1 西洛地唑

5.2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5.3 MMP抑制剂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弥漫性、多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涉及血管、代谢和免疫系统。传统的风险评估依赖于临床、生物学和传统的成像工具。然而,这些工具在预测近期未来事件方面不足,特别是在个人临床实践中。在第三个千年的开始,根据新的成像工具重新考虑易损颈动脉斑块的评估是必要的,以优化治疗管理。因此,一种新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风险的分层可能包括,结合系统性标志物、高分辨率MRI和分子MRI来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症和血栓成分。


0